原位 TEM 指在透射电镜中构建微观实验室,在外场刺激下,可视化的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动态关系。纳米材料作为研究热点,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同样受到原位透射的高度关注。纳米材料的合成是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,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能掌握多样的纳米材料合成工艺,但大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推广,不具备可公开性与普适性。此外,纳米材料的研究方向日新月异,新的制备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去探索。正因为如此,一种可靠,可重现,且简便的纳米制备方案对于原位TEM研究的开展具备较大的意义。
模型纳米材料是高效开展原位TEM研究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,对于统一标准,去除不确定因素都有积极意义。
传统的纳米制备技术,合成与沉积往往独立进行。纳米材料被制备成粉体或分散液后,再进行负载以及沉积。而 In-situ TEM 需将样品分散再特制的 MEMS 芯片窗口中,通常的方式为液体滴加,但纳米材料的团聚以及表面化学基团残留会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扰。纳米材料的特性使其不适宜长时间的暴露,尤其是部分敏感材料,接触空气便会氧化变性。因此,实时的沉积技术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制样手段。
荷兰 VSParticle 公司基于纳米气溶胶技术,采用火花放电技术(Spark Ablation),可在大气压条件下制备多种纳米材料,并实现多种沉积。针对 In-situ TEM 研究,VSParticle 推出桌面式制样沉积解决方案,使用 VSP-G1 纳米粒子发生器配合扩散沉积技术,可在温和的室温条件下在芯片上一步沉积模型纳米粒子。
该方法只需操作两个参数,一键即可合成超过60种元素的单质,氧化物,多元合金,碳材料等纳米粒子。纳米粒子分散在流动的惰性气体氛围中,可实时沉积在多种基底上。同时,粒子以较好的分散态沉积,避免了严重的团聚。
合金纳米粒子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,采用VSP-G1可轻松制备多元合金纳米粒子,下图为使用Au与Cu靶沉积的Au-Cu合金纳米粒子的原位加热案例。通过STEM-EDS显示,经过加热处理后,有较为明显的Cu与Au的相分布出现在较大的颗粒中。
Cu-Au纳米合金的原位加热研究
此外,单金属的沉积也是较为常见的应用,VSP-G1采用火花放电技术最高温度可达20000K,可将难熔金属靶材轻松转化为0-20nm的气溶胶材料。
纳米金的原位加热
火花放电与气溶胶技术拥有超快的冷凝速度,故不同的材料可能出现非晶或结晶不充分的现象,而部分纳米粒子粒径过小也可能受限于分辨率因素。为此,VSP-G1设置了多个外接口,可与多种CVD设备进行联用。其中,通过飞行时间烧结(In-flight Sintering)可将纳米气溶胶快速加热,形成较大颗粒,并增强结晶性能。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及时间,可以得到不同大小和形态的烧结纳米粒子。
飞行时间烧结-气溶胶沉积
拓展延伸:
火花放电气溶胶沉积技术由荷兰科学家Andreas Schmidt-Ott发明,又称火花烧蚀(Spark Ablation),是一种全新的等离子体放电纳米材料制备沉积技术。目前,该技术已经被用于包括单分散纳米粒子沉积,纤维负载,纳米图案印刷等研究,是一种多功能的纳米沉积技术。VSParticle则将该技术转化为桌面式的自动化仪器,简化操作和使用成本,为纳米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。
气溶胶单分散沉积的纳米粒子
而一些更为前沿的研究,已经可以利用该方法制备高熵合金纳米粒子。如冯继成在2020年发表在Matter的文章:Unconventional Alloys Confined in Nanoparticles: Building Blocks for New Matter(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att.2020.07.027)。详细解释了高熵合金纳米粒子的形成机制,并创造性的利用法拉第力线进行纳米结构的打印。
火花放电高熵纳米粒子的构建及结构打印
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产品信息,请填写以下信息下载产品手册, 我们收到您的信息后将第一时间回复您。